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解读:山西13家火电厂集体求救 原因何在

2011-09-14979人浏览

   近日,山西13家火电厂联名上书政府,表示无力购买电煤。9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经过对山西煤炭供应情况调查,认为电荒系人为制造。但是,山西目前的电荒真的如其所言,仅仅是人为制造吗?煤炭供应充足,火电厂就一定能买到煤炭吗?13家火电厂的联名上书只为了挟电价以求利润?本报记者联系当地电力部门人士,解读真相。

        “最近,我省中南部13家火电企业经营情况更加恶劣,企业已经无力自救,联名请求帮扶。为了保证我省火电企业能够正常运转,避免缺煤停机大面积发生,再次向省政府请示,对我省中南部火电企业的资金以及燃料问题进行紧急帮扶。”

        这是记者从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火电专业委员会转发的山西中南部十三家火电亏损上书求解文件所见到的一段话,文件日期为8月23日。

        而半个月之后,山西省的“电荒”似乎并没有多少好转,从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自8月中旬以来,山西部分发电企业陆续非计划停运,******停机总容量接近1100万千瓦。截至9月6日,山西省已连续限电26天,其中8月31日电力缺口达300万千瓦,******错避峰、限电负荷254.4万千瓦。

        而该省电厂的煤电库存并没有因为稳定的煤炭供应而有所上升。截至9月4日,山西省调电厂电煤总库存189.5万吨,平均可用10天,库存低于7天警戒线的电厂有18座,总容量1467万千瓦;缺煤停机10台,总容量312万千瓦。

        在煤海之乡,电厂居然无煤可用,火电企业”别有用心”的说法再次泛起,火电再一次被“口诛笔伐”。

        有煤买不起

        1-6月份,现金流亏损6183万元,6月底应付账款44001万元,其中应付燃料款27659万元,应付职工薪酬93万元,下半年到期贷款48578.50万元,至今没有着落。6月份,由于拖欠煤款,公司接到相关运营企业起诉书,法院正在受理。

        这就是山西运城电厂目前所面临的状况,而另外12家联名上书求救的火电企业的状况也大致如此。以拖欠职工薪酬为例,到6月底,国电太原第一电厂7019万元,漳泽电厂3250万元,武乡电厂1355万元,漳山电厂1053万元……

        一个多月后,情况并无好转。截至7月底,13家发电企业今年累计亏损23.05亿元,拖欠燃料费用29.94亿元,部分电厂职工薪资至今仍无法按时发放,养老保险欠费严重。

        “情况非常糟糕。”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建伟对本报记者表示。

        更糟糕的是这些火电企业的资金链已基本断裂。由于持续的严重亏损,企业自身已经失去了创造现金流的能力。原来依靠银行贷款以及母公司支持的方式,由于国家实施银根紧缩政策,也无法再延续。目前,这些火电企业大部分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截至6月底,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147%。

        “不是不想发电,真的是买不起煤了。”李建伟表示,“山西省的火电企业亏损也不是今年的事情,2006年开始亏损,2008年开始大范围亏损。

        根据山西省经信委针对该省主力火电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近三年来,山西省火电企业持续出现大范围的亏损,2008年,主力火电企业20家,亏损15家,亏损额53亿元;2009年,主力火电企业21家,16家亏损,亏损额29亿元;2010年,主力火电企业22家,亏损16家,亏损额44亿元。而到了2011年,情况进一步恶化,1-6月份,24家主力火电企业中,17家亏损,亏损额已经达到了24亿元。

        “资金链断裂、无钱买煤、电煤严重短缺,现已无力自救,相继停机或减发、生产难以维续,情况十分危机。”在这份《关于山西省中南部十三家火电企业请求帮扶的紧急请示》中的这些词汇成为了这些电厂状况的最好注释。

        原因很复杂

        “并不是说商店里有馒头,所有人就都能买得起。”一位山西省火电企业人士这样解释外界所质疑的“煤炭充足,为什么电厂仍然不发电”的原因。

        所以,当口粮都没有时,剩下的只有停机。进入8月份之后,漳山2号机组,4号机组,运城1号机组,漳泽3、4号机组,浦城2号机组相继停机,停机容量222万千瓦。

        “山西省的情况很特殊,由于是煤炭大省,其坑口电厂的上网电价当初定得很低。而煤炭大幅上涨,所以其议价能力相对较低。不仅仅是山西,包括贵州,河南、安徽等煤炭大省的火电厂亏损情况都比较严重。”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对本报记者表示。

        以山西省为例子,尽管4月份其上网电价上调之后,达到了0.35元/千瓦时,但是与全国平均上网电价0.38相比,仍然低3分钱左右;与周围的省市相比,******的可以达到7分/千瓦时的差距。

        “不仅如此,由于长期以来,山西省火电企业以采购地方小煤窑为主,这就造成了该地区重点合同煤供应量很少,无法保证火电企业的用煤需要。”李建伟进一步解释说。据了解,山西省主调24家主力火电企业年需煤约7000万吨,而2011年重点合同煤签约仅2435万吨,重点合同煤上半年实际到厂676万吨,仅为需求的19%。而且这其中有9家不在重点合同煤供应名单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山西省对煤炭整合,大量小煤窑的关闭导致煤炭产量实际下降,山西省内电煤价格上涨。火电企业只能去外省采购电煤,山西火电厂到厂标煤的价格飙升,坑口电站优势荡然无存。

        在山西省中南部的这13家电厂也无法摆脱身在煤海、却无钱买煤的尴尬情况,由于受到铁路运力影响,电煤输送大部分靠汽车运输,高额的油费,使本来就不菲的电煤价格进一步上涨。以武乡电厂为例子,2010年平均入厂692.37元/吨,这比采用铁路运输多出100元/吨左右。

        不仅如此,各个地方对于电煤销售环节名目繁多的收费,成为了让电厂买不起煤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山西省的电厂在电煤采购中,需要缴纳可持续发展基金、电煤管理费、地销费、物流管理费用等10多种。

        “所以说,并不是煤炭供应充足了,火电企业就一定能买得起煤。被管控的供应制度,各种不合理的税费,电煤的供应和采购远远比想象中复杂,应该说电煤采购并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误解很严重

        “看电力供应是否满足发展,不能单纯的看装机容量。有人认为我国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了,最高负荷却只有6.5亿千瓦,就此得出结论是发电企业故意不发电,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薛静解释说,“最基本的常识是在电力系统中,必须有15%的机组作为备用,防止出现意外。而我们接近10亿千瓦的装机中,水电、风电大概占了20%。这些电源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它们的出力大概只有火电的三分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电力并没有大规模的闲置。”

        根据中电联统计,1-7月份,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085小时,是2007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仅比供需形势比较紧张的2006年同期低87小时。其中,7月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高于“十一五”时期各年同期,而这也反映出今年同期电力供需形势是“十一五”以来比较紧张的。

        对于火电企业具体状况误解的不仅仅是大众,“之所以山西火电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与相关部门对火电状况存在一定误解,不了解真实情况也有关系。”李建伟对记者表示。

        一方面是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另外一方面是火电厂无煤发电。而这种情况下,火电厂被“千夫所指”也就成为了必然。

        山西火电的严重亏损,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电荒,导致了大规模的限电,影响了企业生产。而且更让山西方面担心的是,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企业在山西投资的信心。据了解,考虑到没有相关的煤炭配套措施,以及煤电价格严重倒挂,多家大型电力集团推迟了山西火电项目的建设,甚至开始考虑出售其在山西的火电项目。

        “由于国家考核方式的转变,央企现在更看重利润,而不再是发电量,所以这样的情况出现也是正常现象。”上述业内专家表示。

        不仅如此,由于有些电厂连职工的薪水和养老金都无法保障,山西有关部门担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

        解决之路很漫长

        从6月份到8月份,求救企业从9家增加到了13家,而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方案核心有两点,第一要求政府按照重点合同煤的水平提供同质同价的煤炭补给,第二政府应该想办法协调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当然,运力问题、收费问题以及上网电价也都有被提起,但是更关键的是帮助企业度过眼下难关。

        “其实,这些解决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上述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上是体制出了问题。大家都没有想到煤炭价格会上涨这么快,这超出了大家的预期。目前,作为发电集团主营业务的火电并没有盈利,反而是水电、新能源以及一些资本运作提供了集团的大部分利润,这就是能源价格扭曲的体现。”

        国家在推动电力、煤炭市场改革时,试图以煤电联动作为完全市场化之前的过渡措施,但是,随着电力改革的受挫,煤电联动在进行了4次之后再无下文。

        “我个人认为在当前上网电价机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它对燃料上涨对电价的反映不足,所以,它的定价机制应该改变。”该业内专家表示。

        但是对于火电企业来说,煤电联动似乎遥遥无期,它们在电荒下,也只能冒着骂名,四处求救。

        截至记者发稿时,山西火电方面表示,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但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解救”仍在进行中。